第三百四十五章搞搞師生關系
有鑒于朝廷各部門機構臃腫,辦事效率低下的情形;無論是司農寺還是大宋銀行,許清一直強調的就是效率,現在終于體現出了它巨大的價值。
關于陽城等地有人煽動百姓打傷提舉司人員之事,司農寺內部渠道上報的時間、比地方官府快了將近兩天。
兩天時間意味著什么呢?
對于商鞅來說,兩天足夠取信于舉國百姓。
對于韓信來說,兩天足夠布下一個十面埋伏。
對于唐太宗來說,兩天足夠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。
對于成吉思汗來說,兩天足夠踏平兩座城池。
而對許清來說,嗯嗯,與以上諸人似乎沒什么可比性,但也足夠在賈昌朝等人反應過來前搶得先機了。
包拯已經前往陽城,一般而言,監察地方事宜是由御使臺的巡察御使負責,諫院很少會派員到地方上去,包拯如今是諫院院長,若不是此事牽涉面太大,趙禎也不可能勞他親自出馬。
御使臺如今非常亂,幾派勢在里面傾軋,歐陽修以前剛上任諫院院長時,就曾幾度上書指責臺諫,歐陽大才子在這方面從不知道客氣是什么,直言近年臺諫皆是奸佞,希望趙禎能來個大換血,但現在歐陽大才子自己先被踢出了諫院,整頓之事也就無從說起了。
這次趙禎沒有讓御使出馬,改由諫官前往調查,也說明他這個皇帝對御使們深陷派系紛爭的不滿,或許趙禎只是在等一個契機,就會針對御使臺大力肅整。
從目前賈昌朝等人尚未反應過來,許清基本可以斷定陽城之事不是夏竦在策劃,這讓他大松了一口氣,若只是當地士紳的單一行為,許清對包拯信心就更足了。
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朝堂上造勢,把這次事件定性為造反,對幕后煽動者定以重罪,以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。
另外就看晏殊和范仲淹一群革新派對地方官府的掌控力了,當初他們可是一至支持利用青苗款加強大宋的糧食儲備的。這些人加起來,尚不能壓制地方勢力反彈的話,許清也只好認了。
經過此事,對晏殊說自己根基過淺的話,許清更有了深刻的體會;放眼望去,除了潤州一地,他能掌握的地方勢力幾乎一片空白,現在實施的政策在地方上一出現反彈,他幾乎使不上力,只能眼巴巴了望著晏殊等人。
飯時他跑到晏府,與晏殊一家用過晚飯后來到書房,晏殊反而安慰他道:“賢婿,你入仕不足一年,這怪不得你,說來你如今做得已相當不錯,在軍中已建立起足夠的人脈,至于地方文官,這與武將不同,他們絕不會象武將一樣輕易投入你門下,經營起來耗時費力;
官場上所謂的熬資歷,說白了其實就是熬官場關系,若是你沒什么突出的才華,官場關系又不好,那么你熬再久也沒用;賢婿啊,你資歷還是太淺!凡事欲速則不達,急不得,急不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