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九章分茶
西子茶樓的后院里,墻邊疏疏落落十來根君子竹,中間一池春水,浮萍細綠,池邊一個八角亭子,亭邊柳棉飛絮淡若春煙,幾聲黃鶯清脆如玉鳴,讓整個后院顯得更為清幽雅逸。
許清不著官袍,一襲大袖儒衫,髻上簡簡單單一根紫木簪,和太學教授李卓然靠在欄桿上,看亭中侍女分茶。
下首坐著幾個太學生,除曾鞏外,其它都是明算科的,一個叫李丹陽的學生坐在古琴前,慢指輕挑,疏落的琴聲帶出一份悠然的曠寂淡遠,讓人塵欲頓消。
分茶是一種充滿寧靜清雅之美的茶藝,民間又叫茶百戲,在中國后世已經失傳。
之所在把分茶叫茶百戲,首先是侍女們煮茶、煎茶的每一個動作,都散發著流水逸云般的美感。
聽著疏淡的古琴,看著侍女嫻熟的分茶,許清覺得是無比舒暢的精神享受。
那侍女跪坐在茶幾前,素手纖纖攪動茶膏,漸加擊拂,手輕筅重,指繞腕旋,動作恬淡而柔美,如輕云拂月,如弱柳扶風。
分茶一般以七為數,一會之后,在侍女輕柔的動作中,前面七碗茶都泛起了白色的乳花,許清留意到,因她擊拂的手法不同,從第一湯到第七湯浮起的乳花也各有不同。
這是最精彩的時刻,仔細觀看你就會發現,隨著侍女手法不停的變換,沫沉華浮,煥如積雪,曄如春敷,湯紋水脈浮現出各花鳥蟲魚,山水云霧或是筆觸文字來,須臾即散,亦幻變真,令人悠然神往。
正因為分茶能將茶湯拂出一幅幅水墨般的圖畫來,所以分茶還有一個雅致的別稱叫‘水丹青’。
大宋的貴族階層目前主要喝的還是龍鳳團餅,碾成茶末煎飲。
西子茶樓賣的西湖龍井雖然不是煮茶,但為適應大眾,主要是許清對這種國粹一般,充滿美感的茶道十分喜歡,所以西子茶樓仍保留著這種茶藝表演。
有意思的是,許清是喝著自己的龍井茶在看侍女表演分茶的。
茶道雖然充滿了美感,但許清作為后來人,還是喜歡喝泡飲的清茶,這大概也是分茶逐漸在中國失傳的一個原因吧!
畢竟到明清之后,泡飲的清茶已經成為主流,分茶沒有了社會大眾的基礎,而又沒有人刻意去傳承這種技藝,失傳也就不奇怪了。
看完侍女分茶,太學教授李卓然輕拂一下衣袍,起身鄭重地向許清作揖道:“許少卿請了,多日來,下官一直在關注少卿在京華時報上的術數學說,拜讀之余,細細推敲,感覺許少卿提出的種種理論確實精妙絕倫,令人豁然開朗,觀許少卿論述之言后,下官方知往日坐井觀天,小天小地,今日下官前來,乃是誠心向許少卿請討一些未明之處,還望許少卿不吝賜教?!?br/>
許清起身回禮,含笑道:“我早就聽說李教授在術數方面造詣深厚,正好我打小就對這方面興趣,早想找機會去向李教授討教了,今日李教授能屈尊前來,我是深感榮幸?。 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