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爾吉達離開后,地窖的門再次被關上。
王笑倚著墻嘆息了一聲。
秦玄策便推了推他,在地上寫道:“怎么了?”
“我們掘了福陵之后,我讓人在盛京放出流言,說挖出阿巴亥的遺骨,發現她是個男人、多爾袞三兄弟不是老奴親生。”
秦玄策點點頭。
王笑又寫道:“我這么做有兩個目的,一是激化八旗之間的矛盾;二是讓多爾袞有更強烈的爭位之心,他只有坐上皇位,才能徹底打消這個流言。但沒想到,多爾袞的眼界與胸襟,遠超我所想。
我讓哈爾吉達提出了三個方略。上策是勸多爾袞殺豪格,中策是勸他殺濟爾哈朗,這是對多爾袞最有利的選擇,也是對我們最有利的。
他若是選上策,我可借此削弱建奴國力,順便讓哈爾吉達帶我到山海關,然后找機會逃脫。他若選中策,豪格回來與他必有一戰,我還是可以削弱建奴。”
秦玄策寫道:“這兩策,多爾袞都不選?那下策呢?”
“讓多爾袞先扶立皇子,自立為攝政王,再找機會謀帝位。我之所以提出這個主張,只是為了讓哈爾吉達能入多爾袞的眼,對我們卻沒有太多好處……”
王笑用手指寫著,心中又是嘆息了一聲。
這確實是多爾袞目前的最優解,對他個人與他身后的整個清王朝都是。在原本的歷史上,他做出這樣的選擇絕非沒有道理。
如今,歷史進展再次到了這里,王笑費盡心機,依然不能左右多爾袞的選擇。
而這一次身處局中,王笑才真正明白多爾袞的厲害之處。
“我還是小看了他的格局。”王笑寫道。
……
王笑知道,自己必須盡快回到楚朝。
他已經感受到了歷史的強大慣性。哪怕這一次三萬關寧鐵騎重挫了清朝的威風,但清朝的實力還是擺在那里。